第233章 ,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_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
珀文小说网 > 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> 第233章 ,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3章 ,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

  第233章,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

  十二月三日,仲山瓠口。

  徐凡带着陈平等汉国高层,来到了关中最重要的水利工程,郑国渠视察。

  郑国渠引水的瓠口,是在泾河边一座叫仲山的山脚下。为什么这里叫“瓠口“呢

  泾河出了中山脚下这个峡谷口以后,就算到了关中平原,这时泾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S型河道,泾河水从河道流出来以后,河面一下子宽阔起来,河道的形状是葫芦状,而“瓠“就是葫芦之意,因此瓠口的称谓就跟河道的形状有关系。

  徐凡走向水渠旁边,皱着眉头沉思起来。发现水渠当中已经有不少泥沙淤积了,而且水渠也有不少残破之地,这个时代没有水泥,郑国渠只有关键地方垒石做坝,但这种做法成本极其高昂,不管是做渠的石头还是做沾合剂糯米价格都及其高昂,所以大部分水渠还是只开挖了一条土质沟渠。

  但这样一来渠道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,此时笔直的渠道已经有几分弯曲,也可以看到渠道被流水侵蚀的部分,显然秦国懈怠了对郑国渠的维护。

  “郑渠,我在陈郡就听说,郑国渠附近的土地亩产可以达到六石四斗,一个郑国渠就可以给关中带来两千万石粮食,怎么现在关中会缺粮食?”

  当暴秦完成统一天下的使命之后,上苍又把这一切收回去,再想到函谷关忽然出现的小道,不得不让人感叹,上苍主导这一切。

  郑渠苦笑道:“我父亲找遍古籍,终于找到原因了,当年西门豹治邺县,发动百姓凿引漳十二渠,以溉农田,水渠成功,当时邺县的亩产也达到一钟,使得使得邺南大片瘠薄的盐碱地成为膏壤之地。

  “水土流失?”陈平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。

  即便我父亲做了种种准备,每年带领民夫掏沙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,加之当时关中要修建直道,始皇陵和其他宫殿,关中民夫不足。朝廷最终放弃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,郑国渠粮食的产能也缓慢恢复到正常水平,不过即便是正常水平,这里依旧是一片肥沃的土地。”

  咸阳经历了最开始恐慌和萧条,咸阳的百姓再发现汉军真军纪严明,每个里坊都会有一屯士兵驻扎,任何感为非作歹的人,甚至是合纵联军的士兵都会被他们抓起来,咸阳的百姓才开始信任汉军。

  陈平摇头道:“百姓愚昧,禁止砍伐树木会影响他们的利益,只怕他们不会听您的宣传,要是看汉王您说的煤炭真能解决燃料的问题,可能会有所改善,但煤炭的价格必须要比木柴的更低,而且也要方便推广到百姓身边,这两点如果都能做大,可以极大的减少百姓滥砍滥伐的问题。”

  (不再说什么10斤多了,这里用的是秦斤,一个月也就两石半,按照汉朝食货志,一个壮劳动力每个月要吃掉两石粮食,一个月赚两石半,徐凡包吃的情况下,民夫也只能勉强也只能养活自己的妻子和小孩,有个老人都要饿死,所以十斤粮食真不算多。)

  徐凡想了想道:“天下太平了,关中乃至天下应该多修建水利工程,提升粮食的产能,粮食不能只看老天爷的脸色。”

  郑渠苦笑道:“福祸相依,大量的泥沙能肥沃田地,才有了关中天府之国的美誉,但泥沙却也容易淤塞水渠,抬高了水渠四周的土地,本来郑国渠是自流渠,灌溉土地,只要打开水闸即可,但现在很多地方已经需要挑水浇灌。

  陈平听完徐凡的讲解之后,恍然大悟,原来如此,这些年大河经常泛滥,是因为水土流失,抬高了河床,这是一个很简单直观的推导过程,但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这点。

  被徐凡叫为郑渠的人,正是当年修建郑国渠的总设计师郑国的长子,因为他父亲的身份是韩国的间谍,即便后面被始皇帝原谅,但他们家一直在秦国谨小慎微,什么事情都不敢冒出头,这反而躲过了关中的几次政治风暴。

  毕竟上层的变化和他们的生活无关,对底层的百姓来说,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  郑国渠之前,秦国虽然也经常出动几十万大军征战,但征战过后,不管胜败,大秦都要休养好几年,重新积攒粮草,而郑国渠彻底解开了秦军后勤的限制了。

  这个时代粮食产能极低,不缺乏水源的沃土,亩产也是三石,而荒僻的土地常年只有一石,相当于现代的60斤左右,现代绝收都没有这么惨的产量,但这却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田地的亩产,要是可以把这个世界粮食的亩产推高到6石,大汉前100年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,徐凡想要的工业化也就不会缺少粮食的支持了。

  郑渠喜道:“诺!”

  徐凡占据关中的时候,想要巡视郑国渠,自然把他给找出来,这天下除了已经死了的郑国,对郑国渠最了解的应该是他了。

  徐凡道:“你有什么办法让百姓多种树,少滥砍滥伐,泾河这样继续水土流失下去,会变得越来越狂暴,泛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,最终害的也是泾河两岸的百姓。”

  看到郑国渠残破的堤坝,徐凡这个时候才恍然发现,自己有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没有制造出来,那就是水泥,有了水泥之后,水利工程的保养,城池的修建,甚至房屋都会变得极其简单,徐凡气的都拍自己大腿一巴掌,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没有想到,找到弄出水泥能节省多少事情。

  徐凡知道泥沙能带来营养物质,浑浊的泾河水让郑国渠附近田地,出现和古埃及一样的灌溉条件,有这么高的亩产就说的通了。

  徐凡喜道:“陈平你真足智多谋啊,这法子好,等我百年之后,你们也不要修什么皇陵的,随便找个光秃秃的山把我埋了,而后在上面种上万棵树。”

  陈平道:“诺。”

  “汉王万福!”当即就有百姓兴奋叫起来。

  对现在咸阳的百姓来说,每天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听汉军消息。

  对他们来说秦国灭了,天就塌了,他们的官职被汉国废除,他们的土地被汉军没收,他们从权贵变成亡国之人,这其中的变化更比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适应的。

  这些人也不是没有想要逃出关中的,但他们很快发现汉军根本不限制他们的逃跑,只是当他们逃出关中之后,会没收关中贵族的房产店铺,本来还有点心动的前秦贵族,舍不得最后的一点财产了,只能继续留在咸阳。

  后世工业化开启之前,反而是进行了全国性的水利设施修建,为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,而这个时代粮食产能低到徐凡都觉得浪费土地了,良种和肥料的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,先解决水利设施也是好的,这就需要很多的水利人才了。

  “要修渠可不是有民夫就足够的,还要有搞,锹等铁质工具,这种天气上着冻,没有足够的药和酒,民夫做工,必定死伤惨重。”

  郑国渠建成,哪怕只是普通肥沃的土地,暴秦想要灭亡六国,都要多花费二十年的时间,但偏偏他就比天下最肥沃的土地,还要高产一倍,让暴秦每年多出来的上千万是粮食用于战争,靠着这批粮食,六国根本无力抵抗暴秦。

  徐凡忽然想到都江堰才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,郑国渠也只惠及了关中百姓百年时间,而都江堰却惠及成都百姓2000多年的时间,以至于天府之国的帽子戴到成都头上之后,就再也未曾摘下。

  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,千年封建史就是一部修河史,大河这条母亲河,很快会更名为黄河,并且在未来2000年,会变得越来越狂暴。他现在还有机会改正机会,当然要想办法阻止这种情况继续发生了。

  可以说郑国渠就是秦朝统一六国最大的后勤基地,没有郑国渠带来的粮食,秦国根本不可能10年时间,不断出动几十万大军进攻,始皇帝再雄才大略,受到后勤的限制,也要花个几十年才能一统六国。

  徐凡记得自己当初看过网文,叫什么《大穿越时代》。那里就介绍了古埃及,因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,古埃及是当时整个已知文明亩产最高的地区,小麦亩产达到几百斤,比同时期的罗马,希腊产能高10倍,一个埃及的粮食产能,能养活整个地中海一圈的国家。

  徐凡道:“这个问题不大,煤炭比木材经烧多了,而且挖掘的难度也不大。”

  徐凡问道:“你父亲找出来郑国渠粮食产能如此高的原因吗?要是能推广到全天下,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。”

  陈平听完说道:“汉王,那只能学习太公治齐,进行移风习俗,想办法弄出一种习俗,让百姓去世的时候,在坟头上种一棵树,形成这种习惯之后,关中的树木会越来越多,水土流失也会得到控制。”

  要知道最开始的天府之国就是形容关中,一個郑国渠给关中带来了2000多万石的粮食,这是很夸张的数字,代表整个关中可以多养活上百万人口,也可以维持几十万大军千里征战。

  蜂窝煤就可以解决关中百姓燃料的问题,00后可能没见过,但像徐凡这样的80后是见过的,玩意儿难度也不大,而且徐凡也记得关中就有不少煤矿,蓝田好像就有。

  郑渠苦笑道:“郑国渠能带来如此高的粮食产能,即便是我父亲也是极其惊愕的,在郑国渠之前,亩产能达到三石已经是上等田地,而郑国渠却让亩产提升了一倍多,父亲都说这是上苍要借大秦之手统一这混乱的天下。”

  徐凡听完郑渠的话恍然大悟道:“这不就是人造的尼罗河,难怪郑国渠的产量会如此高。”

  柴米油盐酱醋茶,柴排在第一位,可见其地位了,被砍秃的地方可不止关中,早在上百年前,临淄外的山就被当地的百姓砍的光秃秃了。

  徐凡看着这浑浊的泾河水脸色凝重道:“泾河也不能这样放任不管,要不然修的水渠再多,每年也要淘沙,还是要想办法在中上游多种草坪和树木,防止水土流失。”

  “这是真的,不是徭役,会给我们粮食?”很多百姓不敢想象,修缮郑国渠一直都是关中徭役,咸阳城绝大部分的百姓都去郑国渠服徭役过,这次居然给粮食。

  关中才刚刚安定,郑渠本能的不想这个时候弄什么基建工程。

  十二月四日

  “水利府招民夫修缮郑国渠,青壮每日10斤粮食,妇人每日8斤粮食,有想要做工的去水利官署。”

  明白这一切之后,徐凡又非常失望,因为这根本不可取,甚至是竭泽而渔的,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向我们展示了泥沙过量的后果,远远超出了增产带来的好处。

  像他们这样技术家族,用得上的时候才有地位,像他的父亲修完郑国渠之后,想见始皇帝一面都极其艰难。要是汉王真要在天下修建水利设施,他的家族可以保证上百年的兴盛。

  徐凡看向陈平道:“回去之后,记得请李冰的后人来关中,有懂水利的全部聘请为水利夫子。”

  徐凡记得他前世就是国家一直在在做这样的宣传,他小时候机会每个电视频道都有这样的公益广告,不到10年间,各种环保理念开始深入百姓当中。

  徐凡道:“郑国渠虽然很难再出现亩产6石四斗的高产了,但我们不能看着郑国渠就这样的荒废掉,郑渠,本王认命你为水利尚书,食秩千石,从现在开始修复郑国渠,把这里的泥沙掏出来,残破堤坝重新修筑。

  “铛铛铛!诸位父老乡亲听好了,少府令招工了,包吃包住,每天俸禄10斤粮食,有想要做工的,去少府府衙。”

  “这还真是上苍交给暴秦统一天下的工具。”陈平听完这话之后,即便他是一个近鬼神而远之的人,但也冥冥之中觉得,上苍有一只大手在主导这一切。

  陈平听完徐凡的话苦笑道:“汉王,人吃饭就要砍柴烧火,城市越大,人口越多,需要的柴火就越多,要砍伐的树木就越多,您看关中多少山都被砍秃了,这种事情我们是没办法制止的,除非您把都城设立到其他地方。”

  徐凡摇头道:“放心,本王说了免徭役,就是免徭役,我汉国没有徭役,即便修郑国渠也会花粮食雇佣百姓,工具自然会帮助他们准备好,雇佣百姓的价格,暂定为每个强壮青壮每日十斤粮食,妇孺八斤。

  徐凡说道:“我们汉国加大对水土流失的宣传,让百姓都清楚这其中的危害,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?”

  正好现在关中百姓缺乏粮食,以以工代赈,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,而且修好郑国渠,来年他们的田地粮食收成会更好,一举两得。”

  而徐凡给联军士兵发放战利品,也引起咸阳城的一阵消费热潮,咸阳的市面也逐渐恢复,当初的战乱好像梦幻一般结束了。

  顿时让陈平有一股敬畏之心,缺德的事情还是要少干,上苍注视着这一切。

  只有咸阳城只有秦国的贵族,宗亲才会躲在没有底地方,哭泣怀念大秦还在日子。

  徐凡说到:“我知道一种叫煤炭的黑色石头一样的东西可以燃烧,以后关中百姓尽量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。”

  而用于灌溉漳河和泾河一样浑浊,父亲就想是不是水中的泥沙能提升粮食的产能,于是父亲就在泾河上游,弄了一条小渠做验证,果然只要用混合的进河水浇灌过的田,粮食都普遍能提升,我父亲在泾河上游田地,亩产也达到六石,只可惜因为泥沙淤积,这条小渠也很快不能用了。”

  敲锣的汉吏笑道:“当然是真的,我大汉说过以后天下就没有徭役了,朝廷要找你们做事情也要付粮食。”

  “字面上的意思,关中百姓砍伐了太多泾河四周的树木了,没有树木的保护,地面的泥土就会顺着雨水流到河里面,所以泾河才会如此浑浊,泥水多了,沉淀在河道中,会抬高河床,就会导致泾河泛滥。现在大河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,所以防止泥土流失,任重而道远。”

  当汉军开始放低价粮给他们,咸阳的百姓也逐渐适应自己由始皇帝统治变成汉王统治。

  郑渠惊愕道:“汉王,现在是冬天,您确定真的要征召徭役?”

  徐凡继续说道:“本王打算在关中设置一个水利学院,培养懂水利的人才,以后整个天下都需要建设修水利设施,你们家要是还有懂水利的子弟可以推荐给本王。”

  当即四周的百姓开始向少府,水利府跑过去,他们生怕朝廷招工的名额不够,现在这个时节,能找到一日10斤粮食的工作可不容易。

  但很快这些百姓就发现,少府河水利府的招工机会几乎无穷无尽,只要有人报名,就直接带走,根本不用担心名额的问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pwtxt.cc。珀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pw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